第(2/3)页 语出,诸人沉默。 很明显,并不是只有高渐离看到这一点。 对抗秦国,是墨家兼爱非攻的理念。 送死,非墨家所行。 “你觉如何?” 黑衣斗篷人没有多言,询问道。 “秦将王翦用兵,向来稳重,兵营巡逻甚为严密,我等侠士之人若要后方偷袭,越发之艰难,而正面从军对抗,难敌秦国兵精器利。” “高渐离以为,当早谋后事,保存余力。” 明大势与送死截然不同。 自燕国昭王以后,燕国的国力强弱诸夏自有划分,现今,燕国也是调遣数十万兵力,可……辽东的大军已经超过三十年没有战事。 而腹地大军,也兵备不齐,武阳之地的大军好歹也算历经一场战事,颇有所得。 反观秦国,王翦手下的东出大军,在蓝田大营历经五六年的训练,以秦国强大的国力赋予其诸般齐备,无论是戈矛,还是战马,还是攻城器械,都非燕国可比。 再有一战攻灭赵国,得到足够的淬炼,而秦军军功爵下,本就勇武,对比而言,燕国何以对抗。 语气燕国那般多的人白白送死,还不如保存些许之力,待它日有机会,再次而起。 “早谋后事?” “如何早谋后事?” 黑衣斗篷人轻笑。 “韩国之内,旧地之上,仍有恋旧韩之人,且王室未灭。” “赵国如此。” “燕国也当如此,刺秦事败,嬴政必然要杀太子丹,而燕国王室之内,太子丹若身亡,则王室一脉不存,纵然举国抗秦,也只有一个下场。” “果然太子丹保存性命,加上燕地八百多年岁月统御,更非旧韩可比,它日有机会,当一举而动。” 诸夏诸国还是有机会的,只要燕国能够从现在保存一丝有生之力。 “退路是需要的,却非现在。” “太子丹身边,自有百家高人。” 黑衣斗篷人颔首,高渐离所言并不假,很是正确。 可惜……一场战斗还是必须的,燕国八百年的社稷,也该流出一丝铁血之气,否则它日举事,也难以得其助力。 闻此,诸人不在多语,巨子已定下论调。 ****** “父亲,燕国那边传来紧急消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