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五铢钱(求票票)-《秦时小说家》


    第(2/3)页

    待在师兄身边,和待在白芊红她们身边自是不一样。

    “公子,您又准备书录分教开宗经文了?”

    跪坐木案旁侧,素袖轻抬,为公子研墨,美眸流转,落在公子书录的文字上,轻语无声。

    好奇道。

    “有些像公子前些年书录的《太清》真经!”

    公子亲手书录的文字,弄玉都有一一阅览,修为入玄关,过目不忘,而此刻公子书录的经文,无疑和那卷《太清》很是相像。

    “就是《太清》!”

    “多年前本侯所录,只是部分精妙。”

    “如今分教开宗,准备将其完善,果然书录完毕,也是一如《太平》,不过,眼下倒是不着急。”

    “《太清》真经,慢慢书录便是,那卷《太平》足够小灵、宗全他们参悟了。”

    周清赞赏的看了弄玉一眼。

    的确就是《太清》!

    “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

    “无复得闻,如是要法,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

    弄玉秀首轻点,将公子书录的一张纸拿过来,细细研读,周身玄光若隐若现,隐约有所得。

    偏厅之内,逐步归于缓缓的寂静。

    府邸离去众多人,的确清静许多许多。

    ******

    “这就是你们弄的钱范?”

    国府。

    铸币行署。

    这是一个崭新的行署。

    原本国府并没有这个行署,铸币的职能原本是落在咸阳宫少府以及国府治粟内史下的长史官负责。

    铸钱的地方也不在咸阳城,而是在关中、陇西、北地、河内那些铁矿、铜矿富裕的区域。

    铸就专门的区域,铸就钱币。

    甚至于蜀郡也有那样的铸币部门,因为,蜀郡也有一些铁矿、铜矿,却是彼此对于秦半两的规格把握不一。

    此外,还有一些富商大贾,也在偷偷铸钱。

    所铸之钱的模子不一,形成的钱币自然也是不一,重量也是大小不一。

    之前在兴乐宫,和皇兄提及铸币之事,也说道半两钱的重要性,以及规格化铸就半两钱。

    请能工巧匠设立专门的半两钱币,而后打造专属精美钱范,以为模具,而后调集原料,以为铸币。

    半两钱!

    重十二铢!(约现在8克!)

    购买力还是不错的,从眼下咸阳南城的商市来看,一枚半两钱可以购买一条马匹专用缰绳。

    或者一份小小的祭祀供品。

    也可以买将近一斤盐,虽然食盐不为精致,很是粗糙,不过,护国学宫那边已经崭新的过滤手段了。

    等待推广,就可以吃到精细的食盐了。

    也可以购买麻布一尺!

    也可以兑换黄金十分之一铢。

    二百五十钱可以购买一头彘或者羊。

    三十枚半两钱可以购买禾粟一石。

    正常人劳作一天,可以收入八枚到十枚半两钱,按照这个劳作能力,一个月也才可以购买一头彘,或者一只羊。

    周清觉得,这个购买力和岁月长河的后世都差不多了。

    钱范。

    自然是铸钱的模具。

    根据治粟内史研究陛下从咸阳宫发出的文书,便是召人打造钱范。

    一共三套!

    一套是半两钱,重十二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