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四章阅兵-《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2/3)页
    但总归大帅要明清在这场战事当中进行长久的消耗,而他作为洪总督的心腹,也晓得杨嗣昌鼓动皇帝去和清廷假议和,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时间。
    唐通相信,这背后未尝没有大帅的努力。
    大明可以东凑一点西凑一点,支援宁锦防线,但是皇太极就极为难受了。
    其实唐通也有些腻味了,在前线待着如此长的时间。
    有家卷的士卒都盼望着想要回家去。
    别说清军松懈了,明军也越发的松懈了。
    明末这些武将都极有个性。
    虽然左良玉的人马是整个大明军纪最不好的。
    但左良玉本人是一个极为自律的人,不好色,不贪财,时不时的锻炼自身武力。
    军中的营鸡都是给手下的士卒享受的,劫掠的钱财,也多是分给下面的人。
    无论是原本的官军还是投效来的起义军积贼,全都被他给主动腐化了。
    所以他麾下的士卒日子都过的极为逍遥,耍钱,玩女人,吃肉喝酒。
    谁能抵挡住左大帅的“腐蚀”?
    毕竟大明还欠他们的饷钱。
    所以他们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左家军”。
    他们只听左大帅的话,而大明皇帝的话算个屁啊!
    左良玉麾下军阀化的极为明显。
    唯一的坏处就是手底下的士卒将校多养成了跋扈的脾气,动不动就拔刀杀人。
    大多数只想着过今天的快活日子。
    至于明天,等明天醒了再说。
    以至于左良玉年老后,都无法控制自己麾下的将校。
    皇太极在盛京处理宠妃葬礼,顺便修养身体。
    但前方的清军又如同先前多尔衮一样带领似的了,开始摸鱼。
    毕竟清军“明军化”那可是极快的。
    这些八旗老爷们的底子本就因为皇太极的政策,混进了许多蒙古人和汉人。
    所谓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熘。
    入关腐化的就更快了,现在也早就出现了苗头。
    只不过有皇太极这个颇有手腕的皇帝在,问题出现的不是很明显。
    清军他们都习惯赚快钱了!
    在松山前线这围着明军,也就是每天听听炮响。
    他们回不了家与家人团聚,也抢不到什么东西,皇太极又因为女人的事撂下大军返回。
    在多尔衮等人的宣传下,士卒自然是颇有些怨言。
    别看豪格与多铎二人之间明面上不对付,但背地里也都勾肩搭背的。
    反倒是多铎年长之后,与多尔衮的关系并不像是亲兄弟一样了。
    两个人勾搭在一起,在多尔衮背后使绊子。
    如今的满清不仅仅是皇太极与诸位兄弟相争,抛除皇太极,他们内部也有各种各样的小团体。
    争斗这种事是不可避免的。
    等清军得知明军送来不少钱粮眼睛都亮了,他们想要打下松山的愿望就变得越发的迫切起来。
    但主将就是不下令,济尔哈朗与多尔衮也没法下令。
    清军本就不擅长攻打坚城的战术。
    这么多年也没什么长进,更不愿意让自己旗内的旗丁损失惨重。
    而皇太极左等右等,始终没等来崇祯的回信。
    他更是坐不住了,再加上手下的人也迟迟没有传回捷报。
    皇太极他直接亲自前往松山战场,准备给崇祯那个狗东西一个教训。
    辽东的战事就要重新拉开帷幕。
    而清兵的使者金砺等人刚刚被锤匪礼送出境,这阵子贺今朝靠着他一直在钓鱼。
    毕竟不是所有清庭谍子都愿意过上平静的生活,从而收手,下场只能被干掉。
    太原城。
    晋王宫的城门楼子上,贺今朝站在上面,观看着麾下士卒的阅兵。
    宽阔的路边,更是挤满了观礼的百姓。
    这种阅兵活动,他们大多都是第一次见。
    魏旌扛着自己的儿子,站在街边,身边是他的夫人,随百姓一样瞧着路过的锤匪士卒。
    这些人顶盔攒甲,腰间挂着各种武器,缓慢的走过干净的街道。
    毕竟大明的王爷们要是连个街道都扫不干净,他们也只能去黑煤窑里发光发热了。
    魏旌看着光是这些装备,就完全不是清军能够比得过的。
    更不用说还有被人拉着的大炮,以及整个军阵全都靠着“鲁密铳”等新式装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