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章 医生的担当(大章)-《开挂吧,医生!》
            
            
            
                
    第(2/3)页
    庄主任也知道郑毅的话语里的意思是什么,低头沉思了半晌之后,庄主任点了点头,给出了自己最中肯的意见:
    “不需要。”
    庄主任的话,给出了郑毅心里最想要的回答。
    这也是一名医生所应该具有的担当。
    郑毅带着一股思考坐在了一旁。
    现在就是该决定患者下一步治疗的情况了。
    这一次,郑毅的心里很清楚,自己所依靠的可不仅仅是图书馆。
    还有面前的各位专家。
    图书馆里的东西只是单纯的针对心血管疾病的。
    可是这位老爷子的病症治疗,却需要综合来考量。
    这位老爷子是急性心肌梗死,现在是没跑了的。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还有抗磷脂抗体综合征,都是属于偏慢性问题。
    可是急性心肌梗死确实急性问题,随时可能会要了老爷子的命。
    老爷子来医院的原因,也是因为急性心肌梗死。
    那么,首先应该处理急性心肌梗死,这个是没话说的。
    根据之前的造影结果,老爷子的冠状动脉有两根血管存在问题,病变介于单一和复杂只见。
    单纯冠状动脉的病变来说,老爷子是介于冠脉搭桥手术和冠脉支架手术的适应证之间。
    说白了就是两种治疗方式都可行。
    众所周知,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也被认为是疗效持续时间最久的治疗方法。
    但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最大的缺点就在于,损伤比较大,需要开胸。
    并且但凡是心脏的手术,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肝素化。
    肝素化,就意味着需要使用大量的肝素。
    老爷子的血小板这么低,身体的止血能力就比较差。
    再加上肝素抗凝,术中的出血肯定非常的多。
    手术的风险会比较高。
    而且,这位老爷子的预期寿命只有一年半。这种情况下,给老爷子做这么大的手术真的合适吗?
    这个问题,郑毅在自己的心里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
    不合适。
    那么最适合老爷子的治疗方式,就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了。
    但是。
    如果给老爷子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话,同样也有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支架的选择。
    冠状动脉支架的选择,和冠状动脉支架的发展息息相关。
    说到冠状动脉支架的起源,要说到20世纪八十年代初了。
    早在那个时间,医生就已经意识到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狭窄之后,会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那个时候,一位阿根廷医生就提出了一个设想:
    用支架撑开硬化、狭窄的心脏冠状动脉。
    研发冠状动脉支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其中最具有难度的挑战是,如何将它做得既有韧性,又有硬度。
    支架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韧性,才可以通过方向不定、分支角度较大的冠状动脉。
    同样,支架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硬度,才可以撑住已被扩开的狭窄动脉内腔,使其不会回缩。
    幸运的是,这个设想很快就实现了。
    支架设计工程师在选材和构造上,经过不懈努力,解决了种种的难题,终于成功地生产出了第一代动脉支架。
    那时候的支架,就是第一代冠脉支架,被称为裸金属支架,也就是俗称的bms。
    后来,就在1984年,我国就进行了第一例心脏支架介入手术。
    但是裸金属支架却有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支架毕竟也是一个异物。
    就和放了机械瓣膜在心脏里,机械瓣膜周围会容易形成血栓一样。
    这个支架,同样是一个金属异物。
    既然是金属异物,那么当支架置入之后,人体就会把支架和动脉膜接触的部位当成创伤区。有了创伤,人体就要对其进行修复。
    于是,动脉的支架处就会出现反应。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这些反应会使得金属支架内的组织增生,甚至会造成支架内的狭窄。使得原本畅通了的动脉重新狭窄,甚至堵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