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全班学生都转过来看向金贝贝。 金贝贝聊天被抓,老脸一红,站起来说道:“我叫金贝贝,来自大东镇,老师,吴钩的是春秋时期的一种兵器,是一种弯刀。” 金贝贝介绍完自己,全班一阵惊呼。 原来她就是那个全县第三名的金贝贝,没想大东镇初中那个地方也能考进前三名。 那些学生虽然说的很小声,可江南还是听见了。 金贝贝听到周围的同学这么说大东镇初中,顿时一脸不乐意。 吴老师一听是金贝贝,全县第三名,这可是宝贝,当即笑呵呵的说道:“那你能说出几句跟吴钩有关的诗句吗?” 金贝贝顿时蔫了,一脸求助的看向江南。 江南正打算开口,吴老师却说道:“不可以求助同学。” 金贝贝只好说道:“老师,我不知道。” 吴老师说道:“看来你的课外阅读很缺乏,到了我们县一中以后可以多去图书馆借书看,既然你答不上来,那就你旁边的同学回答吧。” 金贝贝红着脸坐下。 江南看金贝贝受挫,站起来说道:“我叫江南,也来自大东镇,关于吴钩的诗句,我只知道的也不多,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白的‘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杜甫的‘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屈原的‘操吴钩兮披犀甲,含笑看吴钩’,王昌龄的‘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还有我也记不清了,要不老师你让其他同学补充一下。” 大东镇初中怎么了,不能让他们小看了我们大东镇中学。 江南自己没注意,刚刚他自我介绍的时候,班里不少同学都窃窃私语。 如果江南认识他们的话,就会发现讨论他的同学都是从各个乡镇考上来的。 因为江南花月在各个乡镇太有名气了,大家都听过江南和花连月的事情,也知道江南花月店的来历。 好事不出门,八卦传千里。 吴老师瞥了一眼班级排名表,江南,第17名,一般,努努力还能上重点,一会安排座位的时候,安排的离金贝贝远点,别影响她学习。 接下来吴钩也没废话,直接了挨个点名,让大家做自我介绍,顺便熟悉一下班里的学生。 班级原本录取了50人,不过实际报道的只有42人,其中有18人都是县城的五所初中考过来的,33个乡镇高中只考上了24人,城乡教育的差距可见一斑。 吴钩眼里都是对学生未来能上什么样的大学的评估,至于其它,都都忽律了,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悲哀。 点完名,吴钩说道:“我们班级原定是50人,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我们班实际人数是42人。” 底下学生都明白,有些去了赣南中学,有些被各个乡镇高中给抢了先,比如陈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