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次也是一样的。 关宁猜的没错。 当大军到达边境后,就不止一次的发现两国细作。 郝仓在奏疏中有说明,光是抓捕到的就有不下五次。 不过他们也并未怎么理会。 你想打探就打探。 我实力在这摆着就是让你们看的。 恐怕魏国和梁国也想不到,在经历内战之后还能如此迅速的集结起这么庞大军队,并且迅速到达边境。 按照关宁的部署,戌边军队实行军屯制, 在安顿好之后,都投入到开荒中,干的是热火朝天。 关宁对军队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在成立天策府后,也正式确立了军籍制度,也就是职业军人。 并且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包括军饷,伤残补助,家属优待等,还建了忠烈祠等…… 这些无疑增加了士兵们的积极性。 旧貌换新颜,变化是相当的明显。 看着这些说明,关宁很是满意。 而在奏疏的最后,郝仓也特意提到,魏国和梁国已经分别派出使臣将要来访大康。 他们用的名义,就是恭祝大康新皇登基。 这是很正当的理由,也是各国一直以来的惯例。 但在关宁看来,他们的真正目的,是要实际了解大康的真正内情。 以此来评估判断接下来要进行的战争。 打还是不打! 关宁合起了奏疏。 当务之急,首要做的就是接待两国使臣。 这接待并不是搞多大的排场,表现的有多热情,而是要做出安排布置,让他们看到该看的东西。 简单说,就是让他们看到好的一面。 在他们的认知中,经历内战后的大康一定是破败不堪,生灵涂炭。 而关宁就要做出伪装,让他们打破原本的认知,这样他们就不敢轻易开启战争,为发展赢得时间! 关宁早有这方面的准备。 当两国使臣到来时,就已经是他故意引导下安排。 路线都已经制定好了。 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都安排妥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