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刚才他们还很紧张,就有种若是陛下不答应,心里不踏实的感觉。 现听到愿与诸君共守北林的话,都立即放松下来。 这可真是三请三辞啊! 林正堂忍不住感叹,经此之后,就是现在要驱赶这些梁民,他们都不会走。 已经被拿捏死死的。 省城人流旺盛,在有意外传之下,能迅速起到效果。 一支义军会迅速组建而成! 北林行省并非没有青壮,原住于此的梁民就有不少,北林行省归于大梁之后,他们并未迁徙别处,而是就此安居。 在这之前,都是做过人口统计的。 并且,当时梁军队伍被打散时,就有很多梁国兵卒留了下来,这些都是基础。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支军队的构成,他们都是梁人。 本为梁人,却成义军。 这对梁国难道不是最大的打击吗? 攻心为上啊! 林正堂很清楚,能有现在梁民归心,不止是陛下的手段,更因为陛下的仁慈。 无论是本居于此的梁民,还是逃荒逃难到此的梁民,都有赈济扶持,一丁授田百亩,还为其提供耕牛和粮种。 一丁五人。 也就说每人能得到二十亩地。 这已能过上富足生活。 并还免除了三年赋税,在这期间大宁出动人力物力疯狂填补。 让这个梁国边省逐渐繁盛,而今也到收获之时。 百姓都有积蓄了钱粮,大宁也不会征收,而是要他们主动支助军队…… 相比于梁国的简单粗暴,这一招不知高明了多少! “林正堂,你刚才轻言乱政,现就将组建义军,收纳义粮之事交于你,一定要办好!” 关宁的喝声打破他的思绪。 “不可强行要求皆为青年,只要举义之心都可接纳,不能让大家寒心啊!” “臣领命。” 随即关宁又转向周边民众大声道:“战争开始了,北林行省首当其冲,朕并不能保证一定会守住,但朕会保证,大宁军队定会拼尽全力!” “愿与陛下共守北林!” “愿与陛下共守北林!” 周边齐声高喊冲上云霄! 关宁的目的达成,也就进了城里休息。 而在城内,却立起了多个摊点。 征收义军,收纳义粮。 每组千人,会有专人带领去前线。 每收千石,便会有专车送粮到前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