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被恭恭敬敬地请进去喝茶是一回事,被军队拿着枪推着进去又是一回事了。 这件事情在这位老人看来,不单止是自己的脸面的关系了,还涉及到整个工党,整个联邦的事情。 他气愤之下去找了州政府所在的帕斯市政厅,却吃了一个闭门羹,无奈之下怀着憋屈的心情来到了帕斯市警察局,让局长放人。 局长非常无辜的摊着双手告知这位老人,抓人的是第三师,他应该去找第三师的将领,也就是第三师的师长——菲尔-克拉克。 结局当然是菲尔-克拉克在这位老人把联邦的名头祭出来之后放人。 虽然此事算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过却对西澳方面,还有联邦方面产生了一些原本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影响。 原先历史上,西澳大利亚方面由于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支持,把老底都掏光了,以至于战争结束后要向联邦政府求助给予所有能给的援助。 联邦政府那边,刚开始很多议员都不是很愿意支持西澳大利亚那么快发展起来的,毕竟西澳这个最后加进澳大利亚联邦的“人”,信用度并不足以让其他地方群信任。 再加上长年累月的一些小摩擦,让这些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昆士兰的议员都对西澳地区没什么好感,甚至一度怀疑西澳会不会像美国的南部农场主一样,和他们产生内战。 或许有一点不一样,美国是南北内战,澳大利亚发生也是发生东西内战。 虽然西澳没有像样的舰队,但是他们如果发生内战,那也是在陆地上打,澳大利亚联邦的国家意识决定了,向自己人民或者城镇开炮的后果都是非常严重的。 既然舰队不能炮轰港口城市,对方也没有像样的舰队让大家打打架,也没有什么登陆舰船给他们使用,那么,这个舰队好像也只能封锁一下海岸线了。 不过西澳也没什么需要对外贸易运输原料什么的,基本可以自给自足,那么,剩下的那个看上去还有那么一点用处的功能,似乎也没什么效率了,这就有点尴尬了。 最后,大家只能在陆地上打起来了。陆地的话,西澳大部分都是沙漠戈壁,要打仗,就得做好千里大樾进的准备了。 这个时候的西澳,公路不算好,也不算坏,勉强能跑小汽车和几辆轻型皮卡吧。 铁路呢?只有单线的奥帕铁路。指望这条路线运补给?西澳的人也不是傻子,这里还是他们的地盘,会让你那么安心地得到运输补给吗? 奥帕铁路经过的荒原的名字的土著语的意思是“没有水,没有树”。就是说,如果给“不毛之地”这个词真的找一个贴切的地方的话,这片土地应该是不二之选。 说是这么说,随着科技的发展,旧时候的不毛之地说不定会变成一片绿洲。 是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奥帕铁路的沿途还真的有几个拥有淡水补给的小镇子。不过即使用当时中国的人类聚居地规模来算的话,这些镇子,连村子都算不上。 虽然有那么几个有淡水补给的小镇,不过如果真的大兵团对战,估计也是跟不上消耗的,那么也只有使用精英部队作战了,以弥补补给线路运输力不足的局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