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做点准备-《二战之我的澳洲天际线》


    第(2/3)页

    当然不是造反的反对,只是他们的生活过得是在窝火了一些。

    白澳政策提出了几十年,正式强制执行也有20年,就是说,即便在最早的时候进来的华人等有色人种,年龄起码都20出头了。

    而当时华人聚居点主要也是悉尼和墨尔本,当时悉尼叫雪梨(因为当时移民的说粤语人很多,都是这么叫的)。

    悉尼和墨尔本的华人都处在一种“老的在受歧视下等死,而新生的却永远也进不来”的状态。

    如果不是福克斯来到西澳大利亚州,用利益捆绑住那几个地头蛇,华人等有色人种想要在这段时间内进入澳大利亚生活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真的不怎么可能,因为最先开始出现这种排斥有色人种的地方是欧洲,那时候有一个词语,叫做“黄祸”。

    各个君主呼吁欧洲人民要捍卫自己脚下的土地,不能让有色人种来占领他们。

    的确,有色人种的生育率的确比他们高,这让他们实施白澳政策有了一个绝佳理由。

    墨尔本和悉尼的华人很苦逼的,老年人拿不到政府的补贴,年轻人也几乎找不到什么工作,都是看着大家聚在一起才勉强过活。

    这种情况下生育的下一代根本无法充足保证他们的成长空间,死于各种疾病的孩子不在少数,而成年人则在社会上遭到各种冷眼……

    不同的是,福克斯开放了西澳大利亚州的移民政策后,墨尔本和悉尼的很多东部华人都曾偷偷来过西澳,请求当地政府可以给予他们公民的承认(华人很团结,他们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至少在白人压迫他们的时候,不让消息外泄还是可以的)。

    自打白澳政策出现过,很多有色人种就没有再被承认是公民了。留下来的一般都是很有实力,在当地社会上颇有威信的,有一些不忍心的白人出面维护。

    这很残忍,让一个民族消失最好的办法就是消灭他们的文化。虽然联邦政府没有干什么事情,但是把这一部分人从人群中隔离出来,这种不公的待遇,和消灭文化有什么区别?文化不能传承,那么……

    没有政治权利,那也就算了。但是没有工作权利,怎么生活?乞讨吗?你上街看那些白人会给你多少?

    一般都是拖家带口来的,而这种措施如果一直下去,澳洲的有色人种自然会慢慢消失在澳洲历史中(虽然澳洲没什么历史)。

    福克斯没有全部答应,是因为这些人如果一股脑地都跑到西澳去,联邦政府不会觉得有猫腻吗?

    于是福克斯建议大多数人入职在东部各州的分工厂和分公司,再让那些对不上职业的人来到西澳找合适他们的职业,由于要打点关系,福克斯也花了一比不小的费用,要知道,在澳华人好几万呢(东部各州,福克斯相信如果算上黑户和混血应该有差不多10万)。
    第(2/3)页